影響中國當代名瓷價格的三大因素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1-10]
標簽:名瓷 收藏 藝術成就 工藝美術大師 拍賣會 雜談 饒中亮
當代名瓷價格的飛漲,引來兩極分化的觀點.有認為一路高歌猛進的,也有認為是炒作虛假的.我一直避免談論價格的具體走式,但是,今天還是想把對價格的一些影響因素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1.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也是最好的試金石.我們現在談論價格,拿一年的年關,一兩次拍賣來說事,太短見了.中國當代名瓷的市場化,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基本上以愛好收藏為主.大的資金,尚沒有正式介入.整個市場的拍賣標的和整體規(guī)模,和成熟的中國字畫市場和如日中天的油畫市場相比,顯得稚嫩很多.無論是賣家,還是藏家,還遠遠沒有達到投資的最佳收益期.對大多數杰出的陶瓷藝術家而言,也還遠遠沒有達到其應該在中國美術史上應有的地位和與之相對應的財務狀況.更不用說,陶瓷是世界語言,而國際拍賣行,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常規(guī)性的介入.我對剛才評論的趨勢持樂觀的態(tài)度,但是,我們要容許時間.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對這個趨勢的發(fā)展不利.任何媒體,個人的炒作,也不會加快這個進程.市場的問題,要市場自己來調節(jié)和解決.讓我們放眼未來十年吧.國際上通行的投資周期是二十年.過去的十年,是買家和賣家的潛伏期.未來的十年,應當是收獲期.
2.渠道.在當代名詞逐步市場化的今天,買與賣的渠道是越來越重要了.渠道,就直接影響到價格.這一點,和字畫與油畫的公開,透明,有很大不同.先說買入的環(huán)節(jié).以前是收藏家和藝術家直接見面溝通,價格更便宜.現在呢,直接溝通,在大多數情況下更貴,甚至無貨可拿.中介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拍賣公司亦如是,越來越依賴于中介機構的推介.再說賣的環(huán)節(jié).原來沒有市場化的時候,大家的通行標準是元/件.現在呢,在拍賣會上,基本上是按作品的質量來說話了.當然,拍賣會上也充滿炒作,但是,我們要用平常心來看待這種炒作.渠道的不同,就決定了來源不同,從而決定了游戲規(guī)則的不同.渠道的多元化,也決定了價格的多元化.這是困擾藏家的大問題.雖然我自己從來沒有在拍賣會上買入的記錄,但是我不得不承認,那些流傳有序的精品,還是有很強的生命力.盡管它們現在看起來很"貴",將來仍然有很大升值空間.藝術品從來就不是為窮人設計的理財產品.渠道的逐步疏理,有必要,也是趨勢.因為現在,當代名瓷的贗品,已經成泛濫的趨勢.買入的價格已經不太重要了.關鍵是不要買到假貨.
3.藝術成就.我之所以將之成為藝術成就,而不是說職稱,是因為現在的職稱,實在是太濫了.如果實在是讓我提出職稱這個命題,我寧愿說還是看具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名譽,資深教授,還有第一,二批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這些人,就已經是大約100人的大名單了.其中將來能在歷史上站得住腳的,最多三十人左右.現在收入這些人的作品,可能是最后的黃金機會了.盡管他們作品的價格對大多數工薪階層已經很高,但是和其升值空間相比,還是一個好的進入的價位.藝術成就的高低,就直接左右作品價格的高低.如果我們對此還有疑問,那就參考一下最近幾年藝術品市場的拍賣記錄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想不付出任何努力,僅僅憑借一朝一夕的小聰明,就可以在這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