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考古發(fā)掘寢宮完整全貌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2-03-02]
3月7日,有關部門公布了明孝陵考古新近獲得的重要成果:寢宮內西側發(fā)掘出土一組大型建筑遺存,正是史書所記載的早已湮沒的西配殿、具服殿和西井亭。西側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先前挖掘出的東側遺存,構成了完整的明孝陵寢宮圖。
最新出土的西配殿遺存,坐西面東,東北長70多米,東西寬10余米,殿基用純凈的粘黃土和鵝卵石分層夯實,高度超過2米,這種做法與現(xiàn)代大型建筑的基礎處理方法如出一轍,充分體現(xiàn)了600多年前皇家建筑的特殊技藝和中國古代建筑術的水平。臺基上分布著密集的柱洞,有的柱洞上還保存著重達千斤的碩大石雕柱礎。西配殿東西面闊共有15個開間,進深3開間,當心間較為寬大,正前方保留有石砌門道,其下的排水孔等都還保存完好。
具服殿是“皇帝所駐以具服”之處,為寢宮內重要的祭祀配套用房。該遺存位于配殿之南,大門朝東,南北長約30米,寬10余米,分為5個房間。殿基已遭嚴重損壞,但殿內柱礎下的磉墩還有保存。在具服殿右前方是西井亭遺存,經(jīng)發(fā)掘發(fā)現(xiàn),六個角上均設有內、外柱,井亭的東西兩面各有一個出口,從布局上分析,這一井亭應是具服殿的附屬建筑。
明孝陵寢宮內的部分建筑由于在清代晚期遭到兵火損毀,逐漸湮滅。經(jīng)長期考古挖掘,目前寢宮內的建筑遺存已全部揭露出土,它們呈中軸對稱布局,不同空間內的建筑功能分布合理,單體建筑體量主次分明,結構規(guī)整,營造手法先進,用材和做工考究,充分代表了當時的建筑水平。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