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尼·科斯塔創(chuàng)作的林迪·李肖像
第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在今年5月11日正式開展,在近期舉行的公眾開放日上,多個展館已經向策展人、藝術家、媒體、收藏家等敞開大門。然而,委內瑞拉展館卻絲毫沒有繁榮景象,院子里堆積著的只有冬天的落葉、廢棄的建筑材料和垃圾。
在過去兩周里,委內瑞拉國內發(fā)生了一系列政治動亂。以胡安·瓜伊多為代表的國內反對派企圖慫恿部隊倒戈,發(fā)動政變,推翻總統(tǒng)馬杜羅的統(tǒng)治,但最終失敗。
據《衛(wèi)報》報道,威尼斯雙年展的一位發(fā)言人表示:“由于國內局勢,委內瑞拉團隊正在努力完成任務,他們說展館可能會晚兩天,在5月13日開放?!北M管延遲開放,但這仍然意味著,和其他展館相比,委內瑞拉展館布展的時間大大減少。
此前,威尼斯雙年展曾公布過此次參展的委內瑞拉藝術家名單,其中包括Natalie Rocha Capiello, Ricardo García, Gabriel López, Nelson Rangelosky。
Capiell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她很愿意談論自己的作品,但在委內瑞拉是否參加雙年展的情況明確之前,她不會正式發(fā)表評論。
而García上周則在委內瑞拉媒體上提到,自己非常期待威尼斯雙年展,“這是一個可以看到全世界藝術界在發(fā)生什么的窗口。”同時他也在采訪中表示,自己很快就會出發(fā)去意大利。
委內瑞拉館是威尼斯雙年展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展館之一,它建于1953年6月,是威尼斯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Carlo Scarpa的杰作。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達利博物館“復活”了這位著名藝術家
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薩爾瓦多·達利博物館計劃舉辦一個名為“Dali Lives”的新展覽,在本次展覽中,游客可以通過三塊互動視頻面板和“達利”進行互動。
此次展覽最讓人驚嘆的是,雖然面對的是電子面板,但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仿佛在和藝術家本人互動——它聽起來像達利,看起來像達利。博物館與舊金山廣告公司Goodby Silverstein&Partners合作完成了這項工作,他們在人工智能系統(tǒng)中錄入了數百段達利的新聞采訪、自傳和其他書畫作品,以此來重現(xiàn)這位藝術家。
在AI系統(tǒng)熟悉了達利的所有動作和錯綜復雜的表情之后,一位配音演員和一位與達利體型相似的替身演員錄制、拍攝了所有劇本,并通過人工智能將達利的臉疊加到身體演員的臉上。
“我們必須告訴演員要做出什么樣的動作,如果他以錯誤的方式移動,人工智能將不知道如何正確捕捉他的動作?!敝谱魅薙everin Sauliere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解釋這一制作原理。
盡管屏幕中的達利無法直接聽到游客提出的問題,但博物館提供的劇本里涵蓋了大多數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這也能帶給游客們一種實時互動的錯覺。
達利1904年出生于西班牙,因其超現(xiàn)實主義作品而著名,是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常常把夢境般的怪異形象和卓越的繪畫技術結合在一起。
“達利本人永遠站在技術的最前沿,一直在嘗試新事物,“達利博物館的營銷總監(jiān)貝絲貝尓表示,“我們覺得有義務保持這一傳統(tǒng),我們認為他會喜歡這次新嘗試,這是達利本人的精神?!?br/>
2019年阿奇博爾德肖像獎公布,托尼·科斯塔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林迪·李的肖像獲獎
近日,澳大利亞阿奇博爾德肖像獎(Archibald prize)公布了自己的獲獎名單,來自悉尼的藝術家托尼·科斯塔(Tony Costa)憑借他創(chuàng)作的“林迪·李(Lindy Lee)肖像畫”獲獎,這也是第一幅以澳大利亞亞裔為主題的獲獎作品。
阿奇博爾德肖像獎(簡稱AP獎)始于1921年,根據阿奇博爾德先生的遺愿,委托新南威爾士美術館每年評出一個最佳肖像獎,繪畫的對象需是在文化藝術、科學或政治方面的杰出人物。除最為核心的肖像獎外,AP獎大戰(zhàn)也包括綜合性題材的蘇曼獎(Sulman prize)、風景類的溫尼獎(Wynne prize)以及一個攝影獎,被澳大利亞媒體稱為一年一度繪畫界的“奧斯卡”。
托尼·科斯塔在2015、17、18年曾三次入圍阿奇博爾德獎的終選名單。有趣的是,林迪自己也曾在2002年參與阿奇博爾德獎的角逐,并且在2006年和2012年兩次作為其他畫家的繪畫對象??扑顾诮邮懿稍L時表示,自己是被林迪的“智慧、謙遜、勇氣、幽默,以及她對藝術實踐的深切關注所吸引?!?br/>
談到自己這次的作品,科斯塔表示他在創(chuàng)作這幅畫時盡量少使用色彩,以避免任何視覺“噪音”,“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捕捉林迪身上所蘊藏的巨大能量——那些超越身體的情感力量?!?br/>
同時,組委會也宣布了本年度的蘇曼獎和溫尼獎獲獎者,分別是麥克萊恩·愛德華茲(McLean Edwards),以及西爾維亞·肯(Sylvia Ken)。
所有入圍決賽的作品都將在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展出,展覽持續(xù)到9月8日。
凡·高去世前珍貴信件將被公之于眾,即將于凡·高博物館展出
上周四,在拍賣會上獲得捐款并支付香港大亨張仲橋夫婦107900歐元后,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館終于有機會第一次將一封凡·高與藝術評論家奧瑞尓的通信公之于眾。
這封寫于1890年2月的珍貴信件一直位于凡·高博物館希望找到的通信清單的前列,“據我們所知,它(這封信件)的偉大之處在于,它幾乎從來沒有公開展示過,這將是第一次。”凡·高博物館的策展人Fleur Roos Rosa de Carvalho在采訪中提到。
凡·高在這封信里和奧瑞尓探討了自己的工作、創(chuàng)作方式,他還表示自己想要送給奧瑞尓一幅自己的畫作。但Carvalho認為這封信的精髓在于,當時的凡·高認為自己的畫作并不值得那么多的贊美,“他強調這些不是他的個人成就,而是他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
Carvalho認為凡·高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他的一生中,他很少受到重視,“最后他在藝術界變得很知名,這讓他覺得難以應對,所以產生了很多復雜的情緒——自豪,但又覺得自己不值得被贊揚。”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