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術館走向私人空間:歐洲海報與版畫印刷藝術展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7-23]
展覽展出的海報中年代最久的是勞特累克的海報設計作品《紅磨坊》,該件作品在世界現(xiàn)代平面設計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提及這批海報收藏的緣起時,李庚教授談到,西方人收藏海報也是收藏門類的一種。藝術全民素養(yǎng)的提升關鍵就是藝術品或衍生品從美術館到公共空間、私人空間的轉換,反映在生活中是家庭布置、個人服飾等整體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
海報是城市文化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形式,正如李庚教授所講的,在海外收藏海報與收藏郵票一樣,是收藏門類的重要一種。17世紀開始的媒體傳播主要通過版畫來進行。500年前的版畫改變了人們文化生活的樣式和模式。
19世紀以來,印刷技術高速發(fā)展,技術革命帶來印刷技術多樣化的同時,由于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參與,展覽會所使用的海報、廣告、藝術作品的單頁介紹等逐漸成為歐洲社會大眾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也是生活空間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藝術史學者認為,藝術史中有一股力量支配著人們的看法、觀念、審美。這種藝術世界的動力不是藝術品本身,而是媒體、媒介、傳播的技法,也就是版畫、海報、印刷品的力量改變了人們生活的空間,提高并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在世界藝術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對人類審美觀念造成影響的往往不是藝術品,提高并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此次展覽試圖引發(fā)觀者對藝術品的重新認識,即除了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所引發(fā)的關注,更重要的是直面藝術作品時的感受。隨著純粹的觀看,觀眾對色彩感覺、造型構成的欣賞能力自然得到提高。這也是現(xiàn)代人視覺的必修課之一。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