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5月4日電 (記者 應妮)在山泉里自在洗澡的孩童,倚著樹枝在空地上閑聊的大爺大叔,過年時寫春聯(lián)糊燈籠……
中國美術館正在展出“意無盡——李學明中國畫作品展”,年過七旬的畫家李學明出生于山東莘縣,他自述家鄉(xiāng)是一個很小的村落,只有一條街,曲曲折折。家中兄弟姊妹七人與母親和做紙扎的爺爺相依為命,爺爺做紙扎用的花花綠綠的彩紙寄托了他童年最美好的向往。艱苦的日子在他的畫中卻是趣味盎然,溫暖而歡樂的。
作為山東大學榮聘教授,李學明是從齊魯大地上成長起來的藝術家,展覽現場百余幅代表作品,分為“林泉坐忘”“湖山放懷”“念茲鄉(xiāng)土”“既耕春圃”四個部分,其筆下的瓜果蔬菜、大樹小鳥、老翁小童,都洋溢著質樸和童趣,呈現齊魯大地的精氣神。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題寫展名“意無盡”并評價李學明的作品:“既延續(xù)了文人畫寫意傳統(tǒng),又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將鄉(xiāng)土記憶、山水哲思、文人風雅,升華為一種人文精神,既延續(xù)了文人畫寫意傳統(tǒng),又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嶺南畫家張際才69幅極具詩意的山水畫作品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展出。生于1940年的張際才是一名從基層走出的畫家,他始終以生活為創(chuàng)作源頭,堅持在嶺南寫意山水畫上耕耘多年。其作品多鎖定其最熟稔的贛南或嶺南,畫平湖水塘、田疇遠山、牛犬埂走、鄉(xiāng)民茶農,將山村的時代變遷濃縮在筆墨中,充滿詩意。
“星湖流韻 嶺南精神”張際才山水畫展分為三部分,“根植贛南·藝途筑基”板塊展示了畫家早期的贛南寫生作品,突出其對家鄉(xiāng)山水、村落、民俗的細膩刻畫;“北漂求索·融通南北”板塊展出了張際才在北京時期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凸顯其融合南北方筆墨意趣,呈現出京津畫派與嶺南畫派對其創(chuàng)作風格的影響;“嶺南變法·薪火相傳”板塊呈現了張際才遷居廣東肇慶將近十年的求新之作,作品更顯墨色秀潤與構圖新奇。
榮寶齋當代藝術館“所有的相遇——孫浩作品展2025”展出青年藝術家孫浩近年創(chuàng)作的40幅水墨作品,以“相遇”為線索,通過傳統(tǒng)水墨技法與西方光影、透視手法的結合,展現藝術家對文化、生命與愛的深刻體悟,這也是榮寶齋與孫浩十年合作計劃的首展。
近年來,孫浩的藝術成就備受矚目,個展“白駒過隙”曾在中國美術館引發(fā)廣泛反響,其代表作“馬”系列通過濃淡墨色與明暗對比,既保留水墨的含蓄內斂,又賦予畫面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談到與青年畫家合作的意義,榮寶齋總經理包巖說:“榮寶齋是藝術殿堂,也是發(fā)現和培養(yǎng)未來藝術大師的搖籃。選擇與孫浩簽訂十年個展計劃,體現了老字號傳統(tǒng)藝術機構對當代水墨創(chuàng)新的學術認可和市場價值的認可,我們也會為更多中青年畫家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未來的藝術名家、藝術大家?!?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