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國子監(jiān)大修明年完工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6-10-23]
日前,孔廟國子監(jiān)東南角一座塵封了半個多世紀、惟一的一座明代御碑亭重新展露新顏。孔廟國子監(jiān)百年大修工程將于明年結束,成為除故宮外,北京向公眾開放的、建筑面積最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4座碑亭洗塵完畢
與院內其他13座清代碑亭的黃瓦朱閣不同,這是惟一的一座明代遺存碑亭,里面保留著一塊明正統(tǒng)年間的石碑,距今已有500多年。上面篆刻的文字,是現存最早的關于孔廟國子監(jiān)修繕記錄。
而在過去的50年間,碑亭一直當作倉庫使用,珍貴的石碑也與紙箱子等雜物為伴,難見陽光。如今,封死的碑亭被打開了,雜物清了出去,石碑亮了出來。碑身上“正統(tǒng)元年”的字跡清晰可辨。
院內其他13座清代碑亭也抹去了厚厚的塵土,透出精氣神。這標志著孔廟國子監(jiān)的百年大修已進入尾聲。
雍乾匾額驚現大成殿
墁地、砍畫、彩繪、挑頂、落架、換柱……工人穿梭,孔廟國子監(jiān)大修如火如荼,如此徹底的修繕是孔廟國子監(jiān)自建成以來的第一次。繼去年底新首博建成遷出,首都圖書館、少兒圖書館也陸續(xù)遷出了國子監(jiān)。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各自為政”,孔廟國子監(jiān)這座明清時期最高學府及教育機構終又合成一體。記者了解到,不久前,工作人員在孔廟正殿——大成殿中發(fā)現了27塊古老的的牌匾。
長期以來,孔廟中的大成殿中有一多半地方被作為倉庫使用,長期無人問津。直到前不久,幾位孔廟國子監(jiān)的工作人員進入大成殿,在徹底清掃中,幾塊躺在地上的大木板吸引了專家的注意。
“看,這上面有字!快搬出去,到亮的地方看看?!薄靶⌒狞c別磕了。”拂去塵土后,專家們驚呆了。27塊牌匾外框上的龍鳳浮雕十分精美,朱紅色的字跡,襯著褐色的木底,上面依稀可辨金箔的痕跡。其中最早的一塊是雍正親筆手書的“文行忠言”,最大的一塊是乾隆手書,長3.1米、寬1.26米、厚0.16米,其余的25塊均為清朝大臣手書。經過查閱史料,大部分牌匾的出處已經確定,明年都將匾歸原位。
數百年木柱釘入竹楔
記者在現場看到,為了留住老味道,古老的工藝被用于修繕過程中,一切如700年前營造之初。已經砍掉彩繪的木柱,歷經數百年洗禮,布滿條條裂縫。工人們正在往縫里釘竹楔子。這其實是古建修繕的一種老工藝。工人們說,如果現在不釘入竹釘,將來朱漆彩繪后,暑往寒來,冷熱交替,木柱內裂紋的漲縮將會造成彩繪的干裂。
據了解,到今年年底,孔廟內的焦砟磚將被風格更為和諧古樸的灰磚替代,暖氣、電氣、避雷和消防設施也將同步改造。明年,孔廟國子監(jiān)將恢復明清盛景,重放異彩,成為除故宮外,京城開放建筑面積最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記者張然文/攝)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